Saturday, May 14, 2011

雨下一整夜

早上,聽著猛烈的雨聲,
留得殘荷聽雨聲
忽然浮現這一句。
不過並不是這樣的時節阿

關於聽雨的種種想像,突然浮現的惆悵憂傷,
原來是深厚的文化底蘊的一部份,淵遠流長經由世代在同樣的心靈裡傳遞。
古代是文人,現代是文青。
是說到了現代只有青年前才能被容許文藝嗎?
古代那些每天舞文弄墨,無病呻吟,一把年紀還在sentimental的人好像也都過的還不錯阿。

我想念每個撐傘走過的雨天,
每一片濃淡有致的灰色天空,
每個駐足經歷的場所,
每一個在我生命中散發過光芒的臉孔。

留得殘荷聽雨聲~和夜聽雨:
"古來對於聽雨的詩詞很多,因為古人進京趕考或仕途驛站或經商客棧,在路上的時間很多,夜雨是行旅的大敵。余秋雨這麼分析:「夜雨會使旅行者想家,想得很深很深,夜雨會使旅行者企望安逸,突然憬悟到自己身陷僻遠,孤苦的處境,顧影自憐,構成萬里豪情的羈絆。

現代人已沒什麼機會聽雨。

冷 氣空調取代了天籟,電視機與音響也佔滿了腦中所有可能的想像空間。甚至現代人已沒有想家,沒有懷念故鄉的鄉愁了。因為現代人不只沒有了實際的鄉愁(童年時 沒有了故鄉與自然生命的銘印機會)連文化鄉愁也都失去了。夜雨思鄉雖然有份惆悵,但畢竟是心底的依託,我認為沒有鄉愁的心像是一口枯井般,失去了許多生命 的細膩與豐富。

蔣捷的一首虞美人,利用夜雨,將生命歷程做了非常深刻的描述。

「少年聽雨歌樓上,紅燭昏羅帳,
壯年聽雨客舟中,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,
而今聽雨僧廬下,鬢已星星也,
悲歡離合總無情,
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。」


"

一縷煙: "第一次讀到【留得枯荷聽雨聲】是在『紅樓夢』中,劉姥姥二進大觀園,眾人坐船遊園時,寶玉嫌枯荷礙眼,嚷著要清乾淨。黛玉說:『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,只喜他這一句:『留得殘荷聽雨聲』。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。』

當 時年幼,不知黛玉為什麼愛留枯荷聽雨,她不是惜香憐花,葬花一吟千古絕唱嗎?那枯葉何美之有?年歲漸長,對黛玉了解更多。黛玉孑然一身,千里投親,雖是富 貴堂中長大,實際上並無幾人是真心愛護。黛玉又生性清高,不屑勉強自己口是心非奉承長輩。雖有知音寶玉,卻風流多情,又是人人爭寵的。對於未來,實在是看 不到任何曙光。自許如嬌豔的百花,對未來的惶恐在『葬花吟』中一覽無遺。『未若錦囊收豔骨,一抔淨土掩風流;質本潔來還潔去,不教污淖陷渠溝。爾今死去儂 收葬,未卜儂身何日喪?儂今葬花人笑癡,他年葬儂知是誰?試看春殘花漸落,便是紅顏老死時,一朝春盡紅顏老,花落人亡兩不知!』多麼淒楚感慨啊。

可 是為什麼要『留得殘荷聽雨聲』呢?殘荷意味著甚麼?其實,黛玉的個性得確乖僻,許是自幼喪親,又體弱多病吧,對人生看法有異常人。別人是喜歡熱鬧,怕繁華 之後的淒涼。黛玉則是不喜歡繁華,總想說太過熱鬧喜悅之後,卻終會淒涼,不如不要熱鬧,平平淡淡心無波瀾。這應是悲觀者的一個表現吧。面對殘荷,也許想到 的是當日荷花盛開,鴛鴦嬉戲,是倆情相悅春光無限。至若秋雨綿綿,人孤影單時,舊日歡樂以何為憑?就算是枯荷亦是一份記載吧。想一池秋水,清徹恬靜,卻枯 荷幾片,是何等淒涼蕭索。但在傷心人眼中,卻別有喻義。

"

No comments:

electricity

电,人类直接触及它会去见上帝,但是电也以不同的形式去展现,悦耳的歌声,璀璨的光芒,甚至便捷的火车。可能我们人类本身就处于一台高级计算机内,有造物主,有启迪。我一直认为宇多田光的歌是富含哲学思维去思考诸多深奥的问题,谢谢你的先行者,伟大无需多言。 -- 思想是個電波嗎 愛是個電波嗎...